![]() | 劍川木雕 ![]() 劍川縣素稱“木匠之鄉”,木工藝人擅長雕刻各種人物、花鳥、山水以及龍鳳吉祥如意等圖案,用以裝飾門窗、家具等。劍川木雕繼承和發揚了優秀的民族木雕藝術,產品選用優質的紅木、西南樺、緬甸紅木,以及天然植物漆和聞名于世的彩花大理石,使產品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工藝價值和收藏價值。劍川木雕做工精細、用料考究,集明、清各式木雕之精華,造型美觀大方,高雅別致,堅硬柔韌,抗腐蝕、不變形,再現了優秀的民族木雕藝術。劍川……[詳細] |
![]() | 白蕓豆,其生物學名叫多花菜豆,因花色多樣而得名。屬豆科,蝶形花亞科,菜豆族菜豆屬,白蕓豆原產蕓豆原產美洲的墨西哥和阿根廷,后經人工栽培馴化已適應冷涼潮濕的高原地帶。種植面積較大的國家是美洲的阿根廷、美國、墨西哥,歐洲的英國,亞洲的中國、日本等。我國在16世紀末才開始引種栽培,F在中國的各個省區均有種植,面積較大的省份是云南、貴州、四川等,而云南的大理、麗江、蘭坪種植面積較大。 蕓豆籽粒的形狀多種多……[詳細] |
![]() | 熱情好客是劍川白族美德,每當遠方貴客光臨,常用豐盛的宴席—土八碗招待。劍川土八碗歷史悠久,相傳原來是大理國段白王來用招待周邊南亞、東南亞等十六個國王所用的國宴,由于這些國家大都信奉佛教,所以是葷素反搭酷。由于段白王是劍川院傍人,后來傳入劍川民間,成為待客的風味佳肴,相延至今,已近千年。土八碗葷素搭配,烹調序味美可口,老少咸宜。還將把白鄉人民深深情意寄寓在菜肴之中,講究意趣,體現了白族好客的情懷,富……[詳細] |
![]() | 白杜鵑花本來就常為白族人所采摘食用。農民在入山拉干松毛以墊圈積肥和砍柴、收松果等等生產活動時就順便采摘。下山時婦女們背上背著沉重的背簍,腰間圍腰里兜的便是大兜的白杜鵑花。白杜鵑花采摘回家后,剔除花蕊、花托,單留下花萼,用清水漂洗干凈。然后入鍋,在滾水里焯2~3分鐘后撈出,擠干水分攤開晾曬于簸箕內。干透后花萼卷縮成條狀,略呈淡赭色,便可長期儲存供食用。白杜鵑花的花蕊,味苦,略帶毒性,不可隨便食用,必……[詳細] |
![]() | 劍川地參是云南省大理州劍川縣的特產。地參原為野生的寺廟、齋食素菜,富含各處氨基酸和粗蛋白,是理想的綠色保健食品。劍川地參,又名蟲草參,白族俗稱“根載子”;大理洱源地區叫法不同,稱雪參;外省山東鄆城、河北河間等地又稱地參為中華地參、地藕、地筍、澤蘭、銀條菜。地參株高120至160厘米,株干呈四棱形,節間距2厘米,每節長四片葉,呈十字形對生,開白色芝麻型花,不結籽,葉互生,植物分類學歸于唇形科多年生植……[詳細] |
![]() | “三道茶”是白族人民待客的獨特禮俗。據說,這“三道茶”是白族人家接待女婿的一種禮節而品茶,作為一種藝術,早在唐代的《蠻書》中就有記載,一千多年前的南詔時代,白族就有了飲茶習慣。隨著生活的發展,它成了一種獨特的茶文化,成了白族待客的獨特禮俗。到了明代,以茶待客成了白族人民的禮節當年徐霞客來大理時,也被這種獨特的禮節所感動。在他的名著《徐霞客游記》中,對……[詳細] |
![]() | 凡到過云南大理劍川一帶做客的人,都能品嘗到當地的民間特產羊乳餅。羊乳餅又叫奶豆腐,含有豐富的脂肪蛋白,是營養豐富且味美鮮香的高級滋補品,劍川一帶農家常常作為上等美味佳肴款待賓客,或者當作禮品贈送親朋好友。羊乳用羊奶作原料,制作方法大體是先用紗布將鮮奶進行過濾,濾去雜質,在按一定的比例在羊奶中加進鹵水或者是一種名叫奶藤的野生植物,然后用火加熱至漲沸,使之凝結成絮狀物,再用紗布包住進行擠壓,濾去酸水,……[詳細] |
![]() | 劍川松茸是云南省大理州劍川縣的特產。劍川是云南省鮮松茸的一個主產區和重要的集散地,劍川松茸歷來以品優形靚贏得日本市場的青睞,是當地農戶收入的重要來源。劍川位于滇西北橫斷山脈中段,大理州西北部,與麗江市玉龍縣、怒江州蘭坪縣接壤,是大理州的北大門?h城金華鎮距省會昆明464公里,距大理州府126公里,214國道(滇藏公路)穿境而過,是大理州連接麗江、怒江,通向香格里拉、北進川藏的門戶。全縣國土總面積2……[詳細] |
![]() | “東山蘿卜西湖魚”是劍川一句民諺,還被民間歌手編入白族調中歌唱,可見其名氣之大!皷|山蘿卜”說的是產于劍川慶華、玉華帶的蔓菁,劍川白族人的“土片此”。主要生長在高海拔的寒冷地區,開黃花。蔓菁的顏色一般都是白色,而東山蘿卜(蔓菁)卻是紫紅色的,這也許是和這里的土壤里含有稀有的碳物質元素有關,而使這樣蔓菁成為紫紅色,肉質和味道比一般蔓菁佳好。到了冬季,把蔓菁切成片,用篾片穿成串,懸掛曬干,稱為“干那夫……[詳細] |
![]() | 青頭菌生長在松樹或針葉林、闊葉林或混交林地,每年夏秋季為生長期,雨后產量多。青頭菌為真菌?植物門真菌綠菇的子實體。菌蓋寬3—12厘米,初球形,很快變扁半球形并漸伸展,中部常稍下凹,不粘,淺綠色至灰色。菌肉白色,味道柔和,無特殊氣味,炒吃味鮮美。青頭菌是群眾喜愛的一種食用菌。青頭菌主產于云南滇西"三江并流"自然遺產保護區,劍川縣內均有廣泛分布。青頭菌生長環境極其純凈,主要生長在樹林中的草叢里,每年六……[詳細] |
![]() | “泥鰍鉆豆腐”是劍川很有名氣的菜。在劍川各村寨四周溝渠、水塘、水田、秧田、沼澤等濕地中都可以捕捉到泥鰍,劍川是泥鰍的豐產區。最容易捕捉的季節是在農歷秋分節令前后。這時,雨水漸少,晴日漸多,水稻即將成熟變黃,要逐漸排放稻田中的水,只要把竹編漁具,白語稱的“給”放置在稻田、溝渠、池塘等出水口,泥鰍就會一一落入“給”中。此時捕捉的泥鰍個大肉嫩,叫“谷花泥鰍”,這時捕捉到的魚稱為“谷花魚”。泥鰍捉回來后,……[詳細] |
![]() | 劍川牛肝菌是云南省大理州劍川縣的特產。牛肝菌味道鮮美,食而不厭,俗稱美味牛肝菌。其富含氨基酸、優質蛋白質以及單糖、二糖和抗癌的多糖,是名貴的“山珍”。劍川境內可食用牛肝菌分布廣泛,常見的有白牛肝、黃牛肝、紅牛肝(見手青)、黑牛肝、乳牛肝等。每年的雨季來臨便是各色各樣的牛肝菌上市的時節。鮮炒牛肝菌是深受劍川老百姓喜愛的一道美食。 牛肝菌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還含有腺膘呤、膽堿和腐胺等生物堿?伤帯[詳細] |
![]() | 雕梅是白族傳統名物食品據史書記載,遠在唐代南詔時期,就有控親訪友相互饋贈雕梅的風俗。雕梅因在青梅果上雕刻花紋而得名制作工藝是以鹽梅作原料,先用石灰水把鹽梅浸泡,取出涼干,再用刻刀在梅肉上刻出連續曲折的花紋,從空隙處擠出梅核,中空如縷,輕輕壓扁成菊花狀、鋸齒形的梅餅,放入清水盆中,撒上少許食鹽,以去梅子酸味,然后放入砂糧糖、蜂蜜浸漬數月,待梅餅呈金黃色時就可從瓶壇中取出食用雕梅食味清香、脆甜、酸中……[詳細] |
![]() | 劍川蕓豆是云南省大理州劍川縣的特產。劍川蕓豆因蛋白質含量高、品質好,無污染而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為“AA級綠色食品”,深受消費者青睞。劍川縣由于海撥高,氣候冷涼,病蟲害少,無污染,非常適宜蕓豆生長。劍川縣花白蕓豆栽培種植歷史悠久,是山區、半山區糧菜兼用的主要豆類作物之一,在大春糧豆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劍川縣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自然氣候條件以及悠久的栽培歷史和豐富的種植經驗,所產蕓豆蛋……[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