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瀾滄古茶是云南省普洱市瀾滄縣的特產。瀾滄古茶其香獨特,湯紅明亮,品質優異。瀾滄是茶樹原產地之一,是普洱茶的故鄉,茶文化悠久燦爛,境內有種植1300多年歷史的景邁芒景萬畝栽培型古茶園和邦崴千年過渡型大茶王樹。景邁芒景千年萬畝古茶園是迄今為止國內面積最大、種植歷史較長、保存比較完整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園,被國內外學者稱為“世界茶樹博物館”和“茶葉種類活化石”。 如今,瀾滄的茶葉生產已成為當地的產業支柱,茶……[詳細] |
![]() | 檳榔芋檳榔芋形似橢圓,該品種外皮粗糙,剖而觀之,內呈檳榔紋,故又名“檳榔芋”。每年驚蟄、春分時節開始種植,霜降時即可收獲,每株有唯一的母芋及大小不等的小芋。檳榔芋是淀粉含量頗高的優質蔬菜,肉質細膩,具有特殊的風味,且營養豐富,含有粗蛋白、淀粉、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等多種成份。具有補氣養腎、健脾胃之功效,既是制作飲食點心、佳肴的上乘原料,又是滋補身體的營養佳品,清朝年間列為大清貢品,因而享有“皇室貢品……[詳細] |
![]() | 炒餌塊餌塊燒、煮、炒、鹵、蒸、炸均可,炒餌塊最顯餌塊的風采。把餌塊切成寸方小薄片,加火腿片、酸腌菜末、大蔥、韭菜、豌豆尖炒制,澆以甜、咸醬油,拌以少許油辣椒,吃起來香甜濃厚,咸辣醇正,色彩豐富,濃烈如油畫![詳細] |
![]() | 螞蜂,一種毒性很大的小生靈。稍不留神,就成為食客的桌上美味。把蜂蛹用油炸得金黃,拌上鮮椒爆炒,香噴噴,脆生生,味道好極了。蜂蛹味美,來之不易。秋高氣爽,萬里晴空。獵者設法抓得幾只螞蜂,在蜂腰上系一片染著紅色的羽毛放飛,然后跟隨那一點紅,到山中搜尋。目標找到后,獵者用帆布裹住全身,以防被蜇。螞蜂求生的本領,是很多人的老師。螞蜂遇敵入侵時,立即反抗,尾部的毒針會兇猛的扎向敵人,從不退縮。幾針扎下去,足……[詳細] |
![]() | 菠蘿又稱鳳梨,屬鳳梨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美洲熱帶和亞熱帶。16世紀末,菠蘿的栽培遍及世界大部分熱帶地區。植株外形似龍舌蘭或某些絲蘭屬植物。三四十片像劍一樣長長的、硬硬的、肉質葉子,緊密叢生在一個肥厚的肉質莖上,呈蓮花座狀。商業栽培品種種植約15至20個月后,在花軸上長出一個有限花序,長10至15厘米,花淡紫色,最初離生,每花均有苞片,各自著生于中央果軸上,肉質化后聚合成果,始花后5至6個月成……[詳細] |
![]() | 葛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民族植物,早在堯、舜、禹時期,人們就已經開始利用葛藤制麻織布。1972年,江蘇吳縣草鞋山發掘出三塊制作于新石器時代、在今天看來依然技藝精湛的葛布殘片,這三塊葛布殘片是我國從6000多年前就已經開始利用葛根的可靠見證。周朝時,朝廷在中央設立“掌葛”官職,負責征收和掌管葛麻類紡織原材料,并有了“山農”之葛(織葛布)和“澤農”之葛(供食用)的區分。 在漢朝,解表名方“葛根湯”就被張……[詳細] |
![]() | 瀾滄栘依 ![]() 瀾滄栘依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糯扎渡鎮栘依果產業協會說到瀾滄,很多人就想到栘依,吃過瀾滄尤其是糯扎渡栘依果的人都會對它酸甜可口的口感贊不絕口。從山林里的野果變身為節日里的主角,小小的栘依果正在散發著巨大的魅力,一年一度的栘依節更是成功的將栘依果打造成糯扎渡乃至瀾滄的一張名片。作者:譚春 魏宇亮……[詳細] |
![]() | 瀾滄薏仁米是云南省普洱市瀾滄縣的特產。瀾滄縣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因東臨瀾滄江而得名。瀾滄縣地處北回歸線以南,氣候主要屬南亞熱帶夏濕冬干山地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干雨季分明。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是農業縣,農業在國民經濟中占主要地位。 截至2004年底,瀾滄縣科技局科協已在竹塘、東回、拉巴、勐朗四個鄉鎮示范種植薏苡5680畝,總產量達1420噸。近幾年,瀾滄縣生產加工的薏仁米主要……[詳細] |
![]() | 富邦臘肉是云南省普洱市瀾滄縣富邦鄉的特產。富邦鄉臘肉色澤鮮紅、味美可口、色、香、味俱全,在鄉內一年四季均可保存享用,遠近聞名。富邦鄉位于瀾滄縣西北部,國道214線在鄉境內經過,距縣城64公里,交通便利。境內最高海拔2436米(鄉政府駐地1850米)。年平均降雨量1800-2200米,年平均氣溫14.8℃,空氣清新。由于富邦鄉生態香臘肉產自高海拔地區,有“天然冰箱”保鮮,源料又比較生態,成品臘肉色澤……[詳細] |
![]() | 火灰燜魚是思茅地區少數民族同胞喜愛的—道獨特的菜肴,拉祜族尤喜歡這種不用鍋灶,勝用鍋灶而燜出來的美味。其做法是,將捕到的魚拿回來后破肚除去雜碎內臟再晾干,將蔥、姜、芫荽、蒜、辣椒拌上食鹽、味精和少許豬油,塞進魚肚內,再用嫩芭蕉葉包裹起來,捂進熱燙的火灰堆中,燜上半小時即可取出食用,味道醇香可口,散發出一股股濃郁的香氣十分誘人。這是一道民族宴席上的珍品菜![詳細] |
![]() | 苦瓜苦瓜又名涼瓜,是葫蘆科植物,磨黑苦瓜作為鎮名優土特產而具有悠久的種植歷史,主要種植于青山綠水的慶明村龍洞箐河岸兩旁。龍洞箐深谷清幽,鳥鳴婉轉,甘甜清冽的泉水自石間溢出,滋養孕育了磨黑苦瓜的獨特品質。觀之個大飽滿、碧綠晶瑩,恍若綠玉;食之,肉質纖細脆嫩,略帶苦味卻且回味清涼悠長,做煎、炒、蒸、煮、涼拌皆可。以其品質佳、風味獨特、產量高,四季皆可種植而得名。磨黑苦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C、鈣、鐵和……[詳細] |
![]() | 這里說的“知了”是地方語言,即是飛蟬。用蟬“知了”做圓子,是獨特的一道菜肴。其做法是,將“知了”去掉雙翅和腹部,與雞肉一齊剁細,拌上糯米粉,以蕃茄汁做湯。蕃茄湯燒開后,將知了糊捏成肉圓子下鍋,煮熟后盛入大碗中,撒上芫荽、小蔥細鹽等佐科,即可食用,味道鮮美可口,風味獨特,傣家人常用此道菜招待親戚朋友![詳細] |
![]() | 血拌肉是瀾滄人的一道特色小吃,說是血拌肉,其實肉是事先煮熟的,但是血是生的。有的人看了會覺得害怕,其實血拌肉的味道是很好的,里面有很多作料,如姜、蒜、辣椒和一些野生香料等等。有的人說血是生的估計不衛生,其實血拌肉的血必須是檢疫過的沒什么疾病的豬血。再則,拌的過程中有辣椒之類的作料也起殺菌作用,所以其實血拌肉可以放心食用![詳細] |